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04日
当下,乡村振兴战略已迈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。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(以下简称:澧县村行)作为县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宛如细微血管,肩负着“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”的神圣使命。在“三个坚持”战略导向的引领下,以及对2024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上,我们深刻意识到,贷款投放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,关乎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,更决定着澧县村行发展的可持续性。要想行稳致远,实现“自力更生”,必须因势利导构建“战略引领+精准滴注+生态共筑+机制保障”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,通过系统性改革提升金融供给质量,方能实现从单纯“输血式”帮扶向长效“造血式”赋能的转变。
一、战略引领,锚定“四维方位”坐标
高质量的贷款投放,精准的战略定位是首要条件。澧县村行明确了“县域深耕者、产业助力者、村居服务者、创新开拓者”的四维定位,着重打造“三个”战略支撑点:
(一)深度融入县域经济格局
制定“一镇一策、一村一案、一户一法”专属金融服务方案,紧密围绕澧县“十四五”乡村振兴规划和特色产业培育方向,合理布局信贷投放。组织团队长与客户经理,对辖内8大农业产业集群、19个乡镇街道实施“名单制”精细管理,确保信贷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。具体而言,我们将深入调研各个乡镇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,为每个乡镇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策略。同时,与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密切沟通机制,及时了解产业动态和项目信息,提前介入,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。
(二)全力构建特色竞争优势
面对国有大行的竞争态势,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返乡创业群体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“腰部客户”。利用村居“民兴快贷”、惠兴贷等特色产品,大力扶持家庭农场、“新农人”发展农业产业,构建“基础产品+定制模块”的灵活组合模式。截至2024年12月末,此类客群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近7000万元,增幅达45%,户均贷款额度控制在15万元以内。2025年澧县村行的竞争优势仍在特色化发展上,澧县村行将为广大客户提供“特色鲜明、特效快捷、创新独特”的“三特”服务。在实际操作中,澧县村行将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,深入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和痛点,针对性地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。加强与农业产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,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共享,提升澧县村行在特色化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水平。
(三)精心塑造红色金融品牌
创新“党建+金融”双基联动模式,与53个行政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,选派15名客户经理担任“驻村金融服务专员”。通过组织共建、活动共办、信息共享,将金融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网格,形成“村村有联络员、周周有走访日”的服务常态。为了将这一模式落到实处,澧县村行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共建的工作机制的作用和优势,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,增进互动与联动。加强对金融服务专员的培训和管理,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引和考核标准,确保他们能够切实为村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。同时,定期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,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。
二、精准服务,创新“四链融合”模式
破解广大农户“不敢贷、不愿贷”的难题,进一步构建贴合乡村产业特点的信贷服务体系。对此,澧县村行将重点推进“四大”创新工程:
(一)推进“客群拓展”攻坚工程
聚焦葡萄、水稻、中药材、蔬菜、生猪、桔柚、渔业、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链,创新“核心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闭环服务模式。例如,通过葡萄行业协会,发放葡萄种植贷款132户4000万元,同时为该产业链上下游客户(上游农资、农机、农技,下游收购、仓储、运输等)发放贷款41户,金额达1700万元,形成“1+N”产业链融资生态圈。在实施过程中,澧县村行将加强与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合作,深入了解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需求。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,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。同时,不断优化服务流程,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和便捷性。
(二)推进“数据增信”赋能工程
充分运用主发起行上海农商银行开发的线上贷款“业务通系统”,采用线上基础风控与线下现场核实相结合的模式,积极推广“民兴快贷”线上产品,实现“扫码测额、线上提款”。该产品目前累计授信2.94亿元,在贷2.24亿元,户均审批时效在10分钟之内。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工程,澧县村行将加大对业务通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力度,提高客户的知晓度和使用率。加强与政务部门和产业相关机构的数据对接和共享,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资源,提高风控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加强对线下现场核实工作的培训和管理,确保核实工作的质量和效率。
(三)推进“整村授信”深化工程
升级“整村授信2.0”模式,建立“道德评议+信用画像”双维度评估体系。在39个村、社区推行“村居建档评级”,重点评估村、居民家庭资产负债、年收入、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情况,按照村居“641”(建档60%+授信40%+提款10%)最低要求开展村居业务。目前,全行村居综合建档率65.14%,授信率6.41%,提现率5.6%,后续将持续加大村、居民的综合授信率和用信率。在实际工作中,澧县村行将进一步优化双维度评估体系的指标和权重,使其更加科学合理。加强对村民的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教育,提高他们对整村授信的认识和参与度。同时,建立动态跟踪和评估机制,及时调整授信额度和服务内容,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。
(四)推进“‘1+N’服务网络”织网工程
构建“1+N”服务网络(1个总行中心、45个村级金融服务站),15个客户经理每人驻点3个村居,定期开展金融和非金融宣传活动。创新“背包银行”服务模式,客户经理配备PAD移动终端,实现田间地头现场调查、线上签约、线上审批,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。为了确保这一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,澧县村行将明确总行中心和村级金融服务站的职责和分工,建立协同工作机制。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和技术支持,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PAD移动终端开展工作。同时,建立客户反馈机制,及时了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。
三、生态共筑,打造“赋能协同”共体
高质量贷款投放,离不开多方协作的生态系统。对此,澧县村行将着力打造“两个”赋能平台:
(一)着力打造政银合作平台
积极与农业农村局及各农业产业管理办公室协调对接,收集产业名单,参与行业产业培训宣传;踊跃参加县金融办牵头举办的银企对接会,宣传本行信贷产品与服务;与省财政厅驻县农担机构、市财鑫担保机构、县创业贴息担保贷款中心,联合开展“政银保”分险模式,降低信贷风险敞口。在具体工作中,澧县村行将建立定期的沟通协调机制,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企业需求。加强对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优化,提高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契合度。同时,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评估,不断完善分险模式,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。
(二)全力打造普惠共享平台
充分利用湖南省“湘信贷”、常德市“金融超市”平台,积极宣传本行系列贷款产品,方便全县客户在平台上选择我行产品,目前累计发放该类贷款9750万元。定期与农业农村局农教办联系,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培训,双向筛选客户;积极推荐县域内优质农业产业客户,参与“乡村振兴土特产名录”宣传,为客户产销提供增值服务。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,澧县村行将加强与“湘信贷”和“金融超市”平台的技术对接和数据共享,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。加强与农业农村局农教办的合作深度和广度,共同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。同时,建立优质客户推荐和跟踪服务机制,确保为客户提供持续的增值服务。
四、机制强化,锻造“力量聚合”引擎
为确保“投放是第一要务”更好地落地执行,适配的组织体系与保障机制至关重要。对此,澧县村行将从激发“内生动力”和夯实“发展基础”着手:
(一)组织变革,激发内生动力
设立3个支农支小贷款专营团队,按照村居行政区划划片分区,各客户经理实行网格化营销。在村管部FTP计价系统之外,不定期制定专项营销方案,激发客户经理营销投放积极性。建立“周任务”目标督办机制,每位客户经理根据年初各自管户余额,确定本年度每周投放净增任务指标(20/30/40万元),并实行“日公示、周调度、月考核”。设置“续贷+首贷”质效专项考核办法,考核奖励续贷率和首贷额,双管齐下,提升规模。在实际操作中,澧县村行将进一步明确专营团队的职责和权限,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。优化专项营销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流程,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同时,加强对“周任务”目标督办机制的监督和评估,确保任务指标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。
(二)育才强才,夯实发展基础
实施“青苗计划”,选拔优秀青年员工进入行内中层干部“后备库”。建立“师徒制”培养体系,由老客户经理带教新员工开展信贷调查、参与整村授信。积极推荐员工参与主发起行的“内训师”评聘。鼓励客户经理深入了解所服务客户和产业,熟悉行业产业规律,打造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金融尖兵队伍。为了推动人才工程的有效实施,澧县村行将完善“青苗计划”的选拔标准和培养路径,为青年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。加强对“师徒制”培养体系的管理和考核,确保老客户经理能够切实传授经验和技能。同时,建立员工培训和发展的长效机制,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。
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,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唯有秉持“深耕一方热土,服务一方百姓”的坚定信念,坚守“产品跟着产业走,服务围着农民转”的发展理念,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融生力军。我们将继续沿着“做小、做散、做特色”的发展道路,以金融活水滋养希望的田野,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。
服务热线:4009962999
请使用Chrome88或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。